兵工科技護航神舟十三號航天員平安歸來? |
||
|
||
2022年4月16日上午10時許,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平安降落在東風著陸場預定區域。翟志剛、王亞平、葉光富三位航天英雄凱旋歸來,結束了此次在空間站長達六個月的宇宙探索。 此次返回艙著陸任務中,兵器工業集團研制生產的多型產品發揮關鍵作用,為航天員平安“回家”保駕護航。 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首創的高可靠性零溫度系數、負壓強指數推進劑確保航天員安全著陸。在神舟十三號飛船返回艙距離地面1米高度時,裝在返回艙底部的四個反推發動機點火工作,產生推力緩沖返回艙著地時的沖擊,確保三位航天員的安全回家。反推發動機裝藥技術難度大,安全性要求高,可靠性和四個發動機工作一致性是產品的最大特點。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科技人員精心設計方案,對每一個參數、每一項指標都反復進行驗證確認,破解了燃燒溫度系數調控、超寬燃燒平臺調控、低延時可靠發火等關鍵技術,經過力學沖擊、溫度沖擊、電磁沖擊等環境試驗考核,為此次航天任務圓滿完成再次貢獻了兵工力量。 特能集團華豐公司研制的多型宇航火工品圓滿完成使命,在神州十三號載人飛船三位航天員安全返航任務中發揮了重要的功能保障作用。在返航期間,華豐公司研制的相關產品作用于關鍵部位,先后完成返程解鎖、分離、拋底等關鍵動作,為3名航天英雄平安著陸保駕護航。 材料院山東非金屬材料研究所自主研制的水紅外分析儀,為調姿推進劑提供計量技術支持,有力保障了返回艙行進軌道的精準控制。該儀器主要用于液體推進劑的精確測量,多年來持續為神舟、北斗、嫦娥等大型試驗任務提供重要的技術保障。 光電集團西安應用光學研究所積極響應東風著陸場搜救大隊邀請,在承研交付的空間站工程著陸場系統地面夜間搜索設備的基礎上,通過開展大量的改進測試工作,緊急提供了兩套地面固定式光電跟蹤監測設備,構成機動車-固定站協同的返回艙地面搜索監視系統,圓滿完成了此次神州十三號返回艙的搜索跟蹤監視等搜救任務。 北奔重汽研制的北奔重卡,參與了返回艙搜救任務,迎接三名航天員凱旋。在神舟十三號返回艙成功著陸瞬間,兩臺北奔重卡作為任務中的指揮調度用車和搜救物資運輸車,按照指揮部下達的指令,與空中、地面搜救裝備協同聯動迅速前往指定區域接應處置,確保了返回艙搜索回收任務的萬無一失、圓滿成功。此次“神舟十三號”返回著陸地點位于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東部的東風著陸場,主要為戈壁、沙漠、山地等復雜地形且晝夜溫差巨大,在多樣地形與不利氣候的雙重考驗下高標準完成任務,對車輛的機動性、越野性、高低溫環境作業的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兩臺北奔重卡均采用高機動越野底盤,在任何氣候環境和復雜地形可搭載重要裝備安全快速通過,滿足任務車輛快速機動接應、強大的過壕過障越野能力、高低溫環境作業安全穩定等使用要求,還具備一定的防護能力,可完全應對執行任務途中的沙石沖擊,保障駕乘人員和設備安全,實現搜救隊伍“艙落人到”的任務目標。 江南工業集團生產制造的座椅緩沖器,再次保障航天員的著陸安全。航天座椅緩沖器,是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返回艙中的重要設施,在返回艙即將著陸時,座椅緩沖器將減緩巨大的瞬間沖力,從而保障航天員的生命安全。江南工業集團接到生產任務后,高度重視,技術人員通過多種方法論證試驗,群策群力,及時解決多項難題,圓滿完成產品交付。 來源/新華社、央視新聞、西安近代化學研究所、特能集團、材料院、光電集團、北奔重汽、江南工業集團 |
||
關閉窗口 |
| ||
| ||
| ||
|